?192萬粉主播偷逃稅被罰400萬!2025電商稅強監管來了,你的錢包還好嗎?
作者:代辦公司注冊營業執照 | 發布時間:2025-11-06最近電商圈炸鍋了——192萬粉的主播李呈祥,被人實名舉報偷逃稅。
稅務部門一查,好家伙,兩年帶貨收入7000多萬,申報納稅才5萬?少繳增值稅和個稅243.5萬!最后追繳+罰款合計402萬,直接成了總局通報的典型案例。
這事兒不新鮮。這兩年,從頭部主播到中小商家,電商偷逃稅案就沒斷過。為啥?以前監管跟不上啊!商家躲在屏幕后,用私戶收款、偽造流水、謊報銷售額,稅務部門想查都沒數據。

但現在不一樣了!今年《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正式實施,淘寶、京東、抖音這些平臺,10月31日前必須把商家的收入、訂單量、退款金額全報給稅務局。以后平臺、主播、跨境賣家,全在“數據透明”的監控下裸奔。
為啥以前偷逃稅那么瘋狂?監管的“老毛病”太明顯
李呈祥不是個例。他那7000萬收入,申報時硬是壓到700萬不到。靠啥?謊報銷售額、私戶收錢、偽造銀行流水唄。
以前稅務部門查稅,主要看發票。但電商零售很多不開票,商家不主動報,監管根本摸不清真實收入。實體店還能看租金、雇人數反推利潤,線上商家這些“物理線索”全沒有。平臺再不配合,偷逃稅簡直零成本。
現在《新規》來了,數據透明化讓“隱身衣”失效
今年這《新規》可不是鬧著玩的。不管是淘寶、拼多多,還是抖音、亞馬遜,境內外平臺都得定期報數據。商家身份、銷售額、訂單量,稅務局直接從平臺拿,想瞞?門兒都沒有!

平臺要是漏報、瞞報,最高罰50萬!以后商家申報數據和平臺記錄對不上,系統直接預警。個人賬戶單筆收5萬、月超20萬,自動推給稅務核查。那些靠“刷單沖量”“私戶收款”降本的操作,徹底行不通了。
強監管下,有人被罰到破產,有人卻靠合規逆襲
這兩年被查的案例,個個都是血淚教訓:
頭部主播薇婭偷逃稅7億,追罰13.41億,全網封號;林珊珊、雪梨把勞務報酬轉經營所得,分別被罰2767萬、6555萬,賬號全封。還有個MCN機構,幫700多個主播偷逃個稅3200萬,公司自己少繳2100萬,最后被罰4268萬。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偷逃稅短期省點錢,一旦被查,補稅+罰款可能是原稅額的好幾倍,店鋪封了、信用黑了,多年積累全打水漂。
但對合規商家來說,這是好事!不合規的被清出去,市場競爭公平多了。守規矩的中小商家,反而能靠產品和服務突圍。

電商人必看:3條合規生存法則,現在知道還不晚
趕緊自查歷史數據
把各平臺的交易記錄、銀行流水全翻出來,漏報、少報的趕緊補。現在主動補正,罰款能少點;等稅務找上門,那就不是小錢了。
建個靠譜的財務體系
別再用Excel瞎記了!每筆收入、成本都要有憑證,尤其是個體戶和小微企業,規范做賬才能降低被查風險。

合法降本,別搞“歪門邪道”
合規不代表賺不到錢!小微企業可以拆分業務到個體戶,享受1%增值稅優惠;中大企業可以利用地方稅收政策,或者布局跨境電商、私域流量,少打價格戰,多靠品牌溢價賺錢。
說到底,《新規》不是要“搞死”電商,而是讓行業回歸正軌。以后合規商家能拿低息貸款、跨境退稅,平臺流量也會傾斜。與其抱著僥幸心理鉆空子,不如早點擁抱透明化——畢竟,只有合規,才能走得長遠。
下一篇: 沒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