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和一般納稅人的區別是什么
作者:公司變更 | 發布時間:2025-06-14小企業與普通納稅人有何不同?
企業的類型是非常多的,為了讓我們能夠在創業時更好的去開展辨別,對于小微企業和一般納稅人的基本知識,在下文文中創業企行財稅網小編已經為大家做了詳細的介紹,希望用我們這些類似文章的講解,會讓您知道小企業與普通納稅人有何不同??這種方式可能對你的公司成立也有好處。
小企業與普通納稅人有何不同?
中小企業。中小型企業是統計中的定義,小微企業是小企業和微企業的總稱。判斷企業規模的標準是從業人員、營業收入和總資產。由于行業不同,判斷標準也不同,根據不同領域的判斷標準,進一步分為知名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小微企業。
中小企業所得稅優惠表現在小微利企業,但小微利企業和小微利企業的定義不同。小微利企業所得稅的定義源于所得稅法和所得稅實施細則,是指符合稅法規定的特殊條件,即“中小企業”與此同時,也有要求“微利企業”。換言之,小微利企業可以享受所得稅的稅收政策。
符合小型微利企業驗證條件的中小企業,可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稅收政策。根據稅收[2019年]13號的要求,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我國非限制、嚴禁的企業,符合三個條件:年應納稅額不超過300萬元、從事人數不超過300人、財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
根據政策規定,小微利企業年應納稅額不超過100萬元的,應納稅額減征12.5%,應納稅額按20%稅率繳納;應納稅額減征50%,年應納稅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應納稅額減征50%,應納稅額減征20%。
普通納稅人。普通納稅人是增值稅的定義,我們知道,根據增值稅納稅人的經營規模和財務核算水平,分為普通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一般納稅人的備案條件是,年應稅銷售額超過500萬元,即經營期間應稅銷售額不超過12個月或4個季度超過500萬元,財務核算完善的企業認定為一般納稅人。
普通納稅人產生應稅銷售行為,適用于普通計稅法。一般計稅法都有間接計稅法,即銷項稅先按本期銷售額和稅率計算,然后對本期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進行抵稅,從而間接計算本期增值額的部分應納稅額。增值稅普通納稅人本期應納稅額的多少,取決于本期銷項稅和本期進項稅兩個因素。
根據企業規模和財務核算水平,中小企業可以定性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或一般納稅人,即年應稅銷售額是否超過500萬元,財務核算是否健全。如果中小企業被認定為普通納稅人,可以享受普通納稅人增值稅優惠政策,即月應稅銷售額小于15萬元,季度應稅銷售額小于45萬元,增值稅免稅政策。
上述創業企行財稅網小編為您介紹的關鍵內容是,小微企業與一般納稅人有何不同?我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我可以仔細閱讀這些相關知識。希望通過我們的介紹,你能對中小企業及其一般納稅人有更好的了解,因為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