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公司注冊章程 1845年中國發生哪些大事?
作者:注冊公司 | 發布時間:2024-12-071845年中國發生哪些大事?
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西印度銀行改稱的英國麗如銀行,在香港和廣州同時設立分行。它是外國銀行侵入中國的開始,也是在中國出現的第一家新式金融機構。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前,西方殖民者在中國的金融活動主要由公司、洋行承擔,主要業務是進行國際匯兌和金融周轉。
自麗如爭先在中國設立分行之后,大批外國銀行侵入中國。
大量吸收中國資金,擴大自身勢力,發行紙幣,壟斷外匯,并通過對清政府貸款攫取各種特權,逐步把持了整個中國的財政金融命脈。
另外,外國銀行的入侵,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金融機構的發展、變化。
過去,中國的舊式金融機構分官辦和民辦兩種。
官辦金融機構主要為屬于中央戶部和工部的錢法堂及其下設的鑄錢局,負責全國貨幣的鑄造、發行、保存和管理。
民間機構則指各地盛行的各種錢莊和票號,主要從事銀錢兌換、匯兌、收受存款及對官府和一般工商戶的放款業務。隨著外國銀行的不斷設立,中國舊有的錢莊、票號等逐漸被近代意義的銀行所代替。
上海以前屬于哪個省的?
以前屬于江蘇省.
上海市行政區劃鴉片戰爭后上海開埠,1845年英國殖民者首先在上海縣境域劃定英租界。
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要求劃定法租界, 1863年,美租界與英租界合并成立公共租界,
至此,上海市區劃分為不同的管轄區,租界以南的華界被稱為南市,
同時,蘇州河以北老閘(宋代建)和新閘(清代建)一帶因大量貧苦農民的流入,逐漸興起,形成北市。
1910年清政府頒發《城鄉自治章程》,上海縣合城南境、老閘、新閘、江境廟區域為上海城;
另設蒲松鎮、東涇鎮及12鄉。
1914年,上海改城為市,蒲松鎮也改為蒲松市,另設閘北市、洋涇市,合稱19市鄉。
1926年孫傳芳督江蘇省,成立淞滬商埠,分全境為上海、閘北、浦東、滬西、吳淞5區。
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上海市與上海縣分離,由國民政府直轄,不再隸屬于江蘇省,擴大市區范圍包括上海、寶山縣的一部分,設立17個區,
而上海地區各縣,包括上海縣,則仍屬江蘇省。
1930年又改特別市為市,轄吳淞、引翔、閘北、法華、滬南、塘橋等17個區,全市面積527.5平方公里。城市范圍東達浦東,西至靜安寺、徐家匯,南趨龍華,北達寶山路底。
1937年12月,日軍在浦東設立大道市政府,
次年扶植親日政府,改上海為特別市,將華界和蘇州河北的公共租界劃分為南市、滬北、滬西、浦東北、浦東南及市中心6個區。
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管上海租界,隨后合并周圍各縣成立擴大了的上海特別市,分轄區為市區、郊區、縣區,市區包括原兩租界、南市、閘北、滬西等,
郊區包括江灣、洋涇、真如、浦東北、浦東南等,
縣區則為南匯、奉賢、川沙、嘉定、寶山、崇明等。
1945年抗戰勝利,上海恢復了舊稱,國民政府將周圍各縣復歸江蘇省管轄,翌年,大場、七寶、莘莊三個區劃歸上海市,但實際七寶、莘莊均未交管,故上海市共劃分為30個區,其中郊區為10個區,市區為20個區,全市面積618平方公里。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
同時,上海的郊縣隸屬于蘇南、蘇北行署,由江蘇省管轄。
1956,經過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
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省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
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
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金山等11個縣,總面積達6340.5平方公里,比建國初大十倍以上。
1960年,撤消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撤消新成、江寧,設立靜安區并撤消提籃橋區和榆林區,析上海縣置閔行區,析寶山縣置吳淞區,次年又撤消浦東縣。1964年,撤消閔行區與吳淞區,此后上海保持了10個區和10個縣不變達10余年之久。
1980、81兩年,再置吳淞區與閔行區。1988年,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
1992年,撤消嘉定縣,設立嘉定區。為進一步改革開放,
1993年撤消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合并設立浦東新區。
同年,撤消上海縣和閔行區,合設新的閔行區。
20世紀末,松江、青浦、和金山縣也改為區。
2000年南市區則劃入黃浦區。
2001年南匯縣和奉賢縣撤縣建區。
至今,上海全市轄18個區、1個縣,為全國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