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司注冊地址用盡 皇帝為什么很少把首都設在南方?
作者:admin | 發布時間:2024-09-26皇帝為什么很少把首都設在南方?
首都在南方的結果就是,不光北方經濟發展不好,南方經濟也不會好。
柳宗元曾奏:“(中原藩鎮)六郡之師,厥數三億,低首仰給,橫拱不為,則沿淮已北,循河之南,東盡海,西叩洛,經數千里,赤地盡取,才能應費,是天下三支財去矣。”(《全唐文·卷754》)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唐朝的“體制內”藩鎮大略上有三種,邊疆防御型藩鎮,中原防遏型藩鎮和東南財稅型藩鎮。
柳宗元的意思是六郡良家子(關中附近的清白百姓)負責打仗,全靠關東(這時候已經主要是東南)供養。
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當時關中面臨前線,以當地人為兵一方面不用離開家鄉太遠避免思鄉之切,另一方面能增加士兵清晰的保護國/家的體驗。
所以你能看到袁崇煥關寧軍的“以遼人守遼土”,也是這個思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除了自己在北方根基更穩,也是因為這時候北京而非關中是前線了。
我們再找一個極端反例:蘇聯。
蘇聯解體有一個很有趣的細節,就是大多數加盟共和國傾向于保留蘇維埃,但是是俄羅斯先公布的主權宣言——對于地方主義者來說,邊疆都是負擔,財政甩包袱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我們就能看到現在俄羅斯戰略屏障盡失,被北約和歐盟懟到家門口,全然的得不償失。
當年老佛爺差點也干差不多的事兒,還是朝中大員清醒,這才有的左宗棠西征。
靠近點說,常公把首都立在自己的江南根本之地,北方尤其西北基本是羈縻統治,這很利于東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但也就給我黨站穩腳跟提供了戰略空間,然后結果是什么我們也就都看到了——常公不得不支出更多軍費,最終財政崩潰還是敗逃臺灣。
現在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我們畢竟已經比以前更有控制力,外部環境也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