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通天泰物業(yè)公司的注冊地址 東夏國的詳細(xì)情況?
作者:admin | 發(fā)布時間:2024-09-26東夏國的詳細(xì)情況?
中國歷史上有東夏國,是中國歷史政權(quán)。
簡介:東夏(1215-1233)即大真國,朝鮮史書稱東真國,是13世紀(jì)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lǐng),他于貞祐三年(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qū)雙城子)。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遼寧開原北),復(fù)國后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1233年,蒙古窩闊臺派皇子貴由滅之。
用焊接的有名建筑有哪些?
建筑工地上用的焊條主要有以下這些品牌: 大西洋 、天泰、 安泰、 錦泰、 金橋、 大橋、 電力、 鐵錨 、京群、 齊魯 另外還有兩家,工地上不常用:以不銹鋼焊條聞名的北京金威、以有色金屬焊條聞名的上海斯米克。
好一點(diǎn)的焊條品牌?
國內(nèi)的話 大西洋 天泰 安泰 錦泰 金橋 大橋 電力 鐵錨 京群 齊魯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大西洋的低氫焊條錦泰的氣保焊絲齊魯?shù)奶间撯佲}焊條天泰的藥芯焊絲另外不銹鋼焊條首選北京金威有色的話 是上海斯米克
東夏開國皇帝?
東夏皇帝是蒲鮮萬奴,金朝末年大將,女真族,原任金遼東宣撫使。
1214年,受金宣宗命,攻伐耶律留哥,戰(zhàn)敗,逃往東京,發(fā)動反金叛亂,占領(lǐng)咸平、東京、沈州等地,進(jìn)攻婆速府路、上京城等。
十月,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建年號天泰。
1216年十月,蒙古木華黎陷錦州后,歸降蒙古,蒙古軍退后,又叛蒙古自立,東徙曷懶路,稱“東夏國王”。
1218年,追隨蒙古、高麗軍圍剿喊舍為首的契丹起義軍,此后,割據(jù)遼東東部,都南京。
1233年為蒙古所攻殺。
遼寧有哪些古國?
古代有15個國家在遼寧建都,分別是下面這些。
屠何:屠何與孤竹、令支、無終為同時其存在的國家,疆域在今遼西大小凌河流域。后被燕國攻滅,領(lǐng)地并入燕國。
燕國: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秦國以此為借口派王翦與辛勝率軍大舉攻燕。公元前226年,秦將王翦率軍攻破燕都薊城,在今北京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wèi)軍逃亡遼東,燕國都城由薊城遷至遼陽。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jìn)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
公孫氏割據(jù)政權(quán):東漢末年遼東地區(qū)割據(jù)軍閥。公孫度任遼東太守后,東征高句驪,西伐烏桓,乘中原大亂,自稱遼東侯、平州牧,穿戴擬于天子,恃遠(yuǎn)不服。公元209年,公孫康大破高句麗,陷其國都,并討伐韓濊,設(shè)置帶方郡。公元237年,公孫淵擊敗前來討伐的毌丘儉等后叛魏,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并置百官有司。公元238年,魏明帝遣太尉司馬懿率軍四萬討之。公孫淵大敗,并其子為魏軍所斬。
高句麗: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jì)至公元七世紀(jì)在今中國東北地區(qū)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quán)。高句麗開國君主高朱蒙自夫余避禍南逃,于西漢初年年在卒本川建國稱王,筑紇升骨城,作為王都。高句麗第一個王城紇升骨城在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nèi)的五女山城。公元3年,高句麗把都城遷到了今天吉林省集安市境內(nèi)的國內(nèi)城。公元427年,高句麗再次遷都,建都平壤。
宇文國:宇文國十六國時期鮮卑族宇文氏所建政權(quán)。西晉太康中,遼西鮮卑族宇文部崛起,屢攻前燕。公元302年,宇文部首領(lǐng)宇文莫廆稱單于,建立政權(quán),自稱宇文國,史稱宇文部,以紫蒙川為都,在今遼寧朝陽西北。國土為今遼寧西部。公元344年為前燕所滅。
遼東公國:公元333年,慕容廆卒,其子慕容皝嗣位,以平北將軍行平州刺史。其弟慕容仁欲奪其位,據(jù)平郭起兵反皝。慕容仁不久即盡有遼東之地,而慕容皝僅據(jù)有今遼西走廊一帶。公元334年,慕容仁建遼東公國,自稱平州刺史、遼東公, 定都平郭,在今遼寧蓋州市。公元334年,慕容皝討遼東,克襄平。公元336年,慕容皝踏冰從海路攻打慕容仁。慕容仁兵敗被擒,賜死于龍城。
前燕:前燕是十六國時代由鮮卑族貴族首領(lǐng)慕容儁所建立的政權(quán),國號為燕。前燕盛時有今北京、河北、山東和山西、河南、安徽、江蘇、遼寧的一部分,西接前秦,與東晉以淮水為界,與關(guān)中的前秦平分黃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皝稱燕王。公元342年,建都龍城,在今遼寧朝陽。公元352年,慕容儁稱帝,建年號元璽,遷都到薊城,在今北京西北。隨后的幾年前燕平定了冉魏等北方勢力,公元357年遷都在鄴城。公元370前秦苻堅(jiān)滅燕。
后燕:后燕是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諸燕之一,建立者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初期都城中山,在今河北定州,后遷都龍城,在今遼寧朝陽。后燕全盛時有今河北、山東及遼寧、山西、河南大部。公元384年,慕容垂在滎陽自稱燕王,建立后燕。初期后燕實(shí)力強(qiáng)盛,曾打退東晉、擊敗前秦、攻滅西燕,一度成為當(dāng)時東亞最強(qiáng)大的政權(quán),但后燕在公元395年的參合陂之戰(zhàn)中輸給了北魏,公元396年,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自此后燕被一分為二,一蹶不振。后燕遷都到龍城,此時的后燕內(nèi)亂不斷,最終在公元407年被北燕所取代。后燕歷七位君主,共23年。
北燕:北燕是十六國時期高云、馮跋建立的政權(quán),高云即慕容云。公元407年,馮跋發(fā)動政變滅后燕,擁立高云為天王,都龍城,在今遼寧省朝陽市,仍沿用燕國號,史稱北燕。公元409年,慕容云被部下離班、桃仁所殺,馮跋平定政變后即天王位于昌黎,據(jù)有今遼寧省西南部和河北省東北部。公元436年被北魏所滅。北燕因其都龍城,又名黃龍,因此南方的宋朝稱其為黃龍國。
興遼:興遼是一個由渤海國遺民大延琳所建立的國家。公元1029年,渤海國太祖大祚榮的七世孫大延琳在東京遼陽府反叛起事,宣告即皇帝位,建立興遼國,定都東京遼陽府,在今今遼寧省遼陽市,年號天慶,大延琳自稱天興皇帝。遼圣宗聞訊立刻派大軍鎮(zhèn)壓,于公元1030年三月包圍東京,后大延琳被生擒,興遼政權(quán)滅亡。
大元國:遼朝末年,渤海國君主后裔高永昌叛遼起義,自稱大渤海皇帝,建立了大元國政權(quán),又大渤海、大渤海國。 公元1116年,東京渤海人殺死東京留守起事,東京裨將高永昌乘機(jī)率戍卒3000人反遼,占據(jù)東京,自稱大渤海皇帝,建國號大元國,定都定都東京遼陽府,在今今遼寧省遼陽市。大元國攻占遼國東京道五十余州,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派軍討伐高永昌。高永昌向北面新興的金國求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以增援為名,占領(lǐng)東京地區(qū),金太祖便擊敗高永昌的渤海軍,占領(lǐng)東京,擒斬高永昌。從此,遼東京道54州歸入金國。
東遼:東遼是金末元初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契丹族所建立的反金的政權(quán)。公元1212年,契丹皇族耶律留哥反金自立,于公元1213年稱遼王,史稱東遼,都咸平,在今今遼寧開原北。東遼長期依附蒙古,并受大蒙古國控制。
大真:大真是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蒲鮮萬奴本是金朝末年大將,公元1214年受金宣宗命,攻伐耶律留哥,戰(zhàn)敗,逃往東京。后發(fā)動反金叛亂,占領(lǐng)咸平、東京、沈州等地,進(jìn)攻婆速府路、上京城等,公元1215年,蒲鮮萬奴在東京建都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謀求女真之復(fù)興。金朝在東北的地盤全被其占據(jù),這也標(biāo)志著金朝進(jìn)入末期。公元1216年降于蒙古,大真國滅。公元1217年,蒲鮮萬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東夏前期政治中心在咸平,今遼寧開原北,復(fù)國后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
后遼:是遼朝皇族后裔所建的帝國。公元1215年,耶律留哥攻占金東京,部將耶律廝不 等勸留哥稱帝,擺脫蒙古控制,留哥不從,與子往朝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仍封留哥為遼王,命其繼續(xù)統(tǒng)領(lǐng)部眾。公元1216年初,耶律廝不背叛留哥,在澄州稱帝,國號遼,改元天威。定都澄州,在今遼寧省鞍山市下轄的海城市。公元1219年正月,耶律留哥與蒙古、東夏聯(lián)軍攻克江東城, 后遼滅亡。
后金:后金是原明朝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地區(qū)建立的政權(quán),清朝的前身。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史稱后金,改元天命。定都赫圖阿拉,在今遼寧新賓縣東。不久又征服了葉赫河流域的葉赫部,于是扈倫四部全部歸屬后金。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攻克沈陽和遼陽,并遷都遼陽。 公元1625年,后金又決定遷都沈陽,并改沈陽為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