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稅務稽查該如何應對(注意這5個方面面對稅務稽查)
作者:注冊公司 | 發布時間:2025-07-02碰到稅務稽查該如何應對(注意這5個方面面對稅務稽查)
雖然企業都不想被稅務稽查,但是如果真的被稽查到,也需要做好充分的應對。
1. 為什么會被稽查
其實,現在企業被稅務稽查的起因可能是比較多的。有可能是稅務自選的案源,比如根據企業的類型,行業性質,規模,稅負率,風險等級等隨機選戶,也可能是受托協查或者是管理部門風險部門的推送,又或者是公安部門提供的線索,或者是通過舉報而發現的線索,也可能來源于上級督辦的事項。總之,不管什么原因,企業還是有一定的概率會被稅務稽查到的。
2. 企業如何應對
既來之,則安之。企業能夠做的事情,就是從容應對。具體說來,需要做好以下一些方面:
(1) 了解情況
在被稽查之前,可以先向相關的稅務人員了解一些基本的情況,據此判斷下事情的嚴重程度。同時對自己企業的基本財務狀況進行一個檢查,必要時也可以聘請專業人士進行一些咨詢。
(2) 把握好自查
如果是自選的案源,在正式檢查前可能會督促納稅人進行自查。這個時候,就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進行徹底的自查。這其中,企業需要處理好的問題是有明確疑點的,怎么進行反饋,沒有明確疑點的,要怎么自查,自查到什么程度,存在涉稅問題的,要補稅到什么程度,以及報告應該如何闡述。
稅務稽查
(3) 需要關注的點
企業對于自己的一些行為,不管是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還是在稽查前,都應該有所關注。比如,報出的財務報表是否規范,這個規范不是指“格式”而是“內容”,有沒有長期掛賬的預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項目,或者有沒有隱瞞未開票的收入;一些重大的事件,有沒有把握好,對于重大的銷售事項,有沒有把握好增值稅的納稅時間;賬務處理上是否規范,有沒有一些敏感的關鍵字,如禮品、公關、走訪、購物卡、紅包、補助、分紅、會務費、付利息等等;有沒有一些不準確的財務處理,如應收應付的對沖、支出為現金、金額為較大的整數、不合理的紅沖,不明原因的賬務調整等等。對于這種事項,企業自己先要心里有數。
(4) 言談舉止
有時候不經意的談話,可能會暴露出企業的“秘密”。所以,對于確定的事情說,不確定的事情弄清楚再說,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別多說。
(5) 維護自己的權利
企業要明白整個稽查過程中自己的權利,如果稽查人員沒有提供規定文件或者未按照程序索取資料,可以婉拒提供相關資料。稽查人員對于納稅問題有詢問的權利,但沒有審訊的權利和限制人身自由的權利。同時,可以留意一下文書的簽章,如果稽查人員想看當年的賬,那么必須是某某市(下設區)稅務局的公章。
所以,對于企業來說,應該要理性地對待稅務稽查這件事。不僅要做好平時的風險控制,也要冷靜地做好稽查的應對,做好各個方面的安排,才能有條不紊,有序應對。
或許稅務稽查對企業和老板是一劫,對會計人員來說,未必全是不幸,我倒覺得稅務稽查能提高會計人員在企業里的地位。企業也許真有見不得光的地方,經過稅務稽查,會計人員一方面經過了一種歷練,會對納稅風險把握得更準確;另一個方面你的老板可能會知道稅務有時候會動真格的,他會增強稅務風險的意識。
一、會計為何怕稽查
會計人員,一般都害怕稅務稽查。對企業來說,稅務人員兼具兩層身份:第一層身份,代表國家征稅,稅務局是國家權力機構,企業必須遵從其要求;第二層身份,稅務人員是公務員,要為企業服務。會計人員怕的是稅務人員的第一層身份,到底怕什么呢?一怕處罰權,二怕自由裁量權,三怕日后的監督權。
1、稅務的處罰權。企業的會計賬,難免有些紕漏,甚至多少有些貓膩,會計人員往往會心虛,總擔心企業被稅務盯上,被稅務查到,被稅務處罰,自己也會因此受到牽連。
2、稅務自由裁量權。這就要說到我們的成文法,條款往往有個可變通的區間。對一個納稅事項做解釋的時候,稅務可以做出對企業相對有利的解釋,也可以做出對企業相對不利的解釋。這個時候會計人員害怕稅務把所有不利的解釋都攤到企業頭上,導致處罰結果偏重。
3、稅務部門日后的監督權。即便企業覺得自己有理,能夠分辨一二,可又害怕自己說多了會讓稅務稽查人員的面子過不去。試想,就算在某個納稅爭議中爭贏了,企業以后還要在這個地界上經營,多少會顧慮日后被穿小鞋。
二、面對稽查的心理變化
面對稅務稽查,會計人的心理變化可總結為三個字:怕,恨,敬。
1、先是怕,不知道稅務部門為什么來,來了不知道會查什么,可能會查出什么,所以怕。怕其實大可不必,稅務稽查為什么來了?來總有來的道理。李克強總理倡導隨機選案,稅務總局有各種選案機制,碰巧被抽中了所以來;企業行為不端,被舉報了所以來;納稅數據有悖常規,被風控分析出比例異常了所以來;或者對某個行業整治以來。
2、第二個字是恨,為什么恨,不管怕不怕終究得來,來了只能悉心應對。看到稅務稽查人員雞蛋里挑骨頭,就感覺是誠心過來找茬的,恨意油然而生。
3、恨歸恨,來也來了,查也查了,骨頭也挑了,事總算結了。就想著客客氣氣地道別,敬而遠之。如果不是被舉報或者總局統一安排行業檢查或專案檢查,稅務稽查完結后一般五年之內不會對同一納稅人重復稽查。
與稅收征管人員不同,稅務稽查人員平常不會與納稅人直接接觸,企業與他們聯系的機會不多。既然攤上了稅務稽查,建議不要輕易“放過”了稅務稽查人員,他們對企業的認知相對全面,是稅務機構里最專業的老師。如果企業想在稅務稽查之后提高稅務處理水平,就要做到第四個字“近”。主動走近稅務稽查人員,多咨詢、多交流,在互動中讓感情更近。通過向稅務稽查人員學習,使得知識與技能得到提升,讓企業與納稅規范的要求貼得更近。
三、稽查為什么找上你
為什么稅務稽查會查到你頭上呢?從概率的角度推算,一個企業能被查到的概率并不高。被稅務稽查查到了,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
1、李克強總理倡導的隨機選案制度。國稅總局有各種各樣的選案機制,如果你的企業碰巧被抽到了,稅務稽查就會過來查你。現在企業非常多,稅務人力有限,抽樣不會太多,企業被隨機抽中的概率非常低。
2、國家需要對某個行業進行整治,恰好是你的企業所處的行業。如果國家一聲令下對某個具體行業來一通徹查,這種情況下要是碰到了,你得要認。行業風險屬于系統性風險,因為這不是針對你一家企業,而是針對你所處的行業。
3、企業的納稅數據有悖于常規。企業納稅總額、稅負比率和業務規模不匹配,與同類型、同行業偏差較大,這都是有悖常規的。稅局這邊的風控如果分析出你的企業納稅數據異常,稅務稽查很可能就會查到你頭上。
4、企業行為不檢點,被舉報了。企業存在偷稅漏稅,被內部人員、競爭對手給舉報了。如果證據比較充分,稅務稽查自然要來查你。
5、企業納稅不規范。內部賬目做得不清不楚,報稅不及時,或者開票有問題,引起了稅務的警惕,這個時候稅務稽查可能會過來查你。
對稅務稽查很多會計人員心都會提到嗓子眼上,生怕出什么事情。會計人員害怕是因為對稅務稽查的結果深不可測,不知道會找出什么樣的問題。對稅務稽查,會計人員其實不需要過分擔心。稅務稽查過后,一般五年內稅務不會再來查你了。
四、怎樣看待稽查結果
孔子的學生曾參因為種瓜誤點被父親毒打一頓,不省人事。曾參蘇醒后裝作很高興的樣子,逢人就說,父親昨天打我了,我得順著父親,就當讓他出出氣好了。孔子聽到后,非常氣憤,極其不認可曾參的做法,孔子的主張是“小杖受,大杖走”。
把這個故事借鑒過來,會計可將之視為應對稅務稽查的立場。一般而言,稅務稽查總是能找出問題的,如果懲罰輕微,建議企業不要爭辯,要表現出虛心的態度,主動承認自己沒有做好,會計人員對稅法理解不深,不要因小額罰款跟稅務過度爭辯。如果稅務稽查找出了重大問題,處罰力度很大,如企業認為自己有理,則不能一味遷就,要針對問題做有理有利有節的分辯,盡量為企業扳回一些。
無論如何,企業不宜將自身與稅務的關系搞對立,但并非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對稅務稽查的結果有不同意見,可以找合法途徑表達訴求。實際上稅務稽查對企業也是有顧慮的,顧慮企業什么呢?擔心企業對處罰不服,害怕企業做行政復議,害怕企業申訴,害怕投訴。如果納稅爭議沒有處理好,就成了納稅事故了。如果此類案例較多,可能說明當地稅收環境欠佳,這對稅務人員的考核、晉升是有影響的。
應對稅務稽查結果關鍵還在于事實與證據,會計人員要做的是主動配合稅務稽查,把證據提供充分,不用一味怕稅務、瞞稅務。如果對稅務稽查的結果有爭議,要積極溝通,應對時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做到和諧,進退有據。
五、結語
或許稅務稽查對企業和老板是一劫,對會計人員來說,未必全是不幸。 企業也許真有見不得光的地方,經過稅務稽查,會計人員一方面經過了一種歷練,會對納稅風險把握得更準確;另一個方面你的老板可能會知道稅務有時候會動真格的,他會增強稅務風險的意識。
一旦老板有了稅務風險意識,稅務就會得到重視,會計工作也會得到相應的重視。說不定老板會對會計人員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從這個角度看,稅務稽查能提高會計人員在企業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