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陽注冊公司 固陽縣金山鎮光伏項目部公司全名稱?
作者:注冊公司 | 發布時間:2024-12-07固陽縣金山鎮光伏項目部公司全名稱?
全名稱是:內蒙古昌盛達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注冊地址位于內蒙古 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金山鎮光榮北街(建設局對面)。 公司經營范圍為工程項目咨詢、工程造價咨詢、工程招標代理、政府采購招標代理、環境評價咨詢、安全評價咨詢、節能評估咨詢、企業管理、企業管理咨詢服務。員工1-20人,公司類別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所屬分類為包頭市餐飲行業。
基本信息
內蒙古包頭有幾個區?
包頭是一座比較知名的工業城市,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工業發展最好的城市。也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
包頭市共有5個市區,分別是昆都侖區、青山區、東河區、九原區、石拐區。以前本地有句話叫,玩在昆區,吃在東河,住在青山。
昆區消費能力高所以一般比較大型的商圈和餐飲多數集中在昆區和青山昆區交界附近。所以昆區又是政治、經濟中心。
東河區屬于老城區,好吃的多而且菜價低菜量大,各類特色應有盡有。
青山區屬后建設區,城區規劃好,城市綠化公園大部分集中在青山,空氣質量相對來說比較好。
2021包頭重點民生實事?
1.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19個、惠及居民5萬戶以上;繼續實施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程;建設人行地下通道、過街天橋8處,打通斷頭路10條;綜合整治背街小巷80條;城市內澇積水點全部整治完成;建成充電樁740個。
(責任單位:住建局、城管執法局、自然資源局)
2.持續推進健康飲水工程。新增城區管道直飲水受益人口5萬人以上,管道直飲水覆蓋率達到85%以上,成為全國唯一實現城區直飲水基本全覆蓋的城市。
(責任單位:水務局)
3.努力為農牧民提供風險保障。為全市農牧民購買“政府救助保險”,因洪水、龍卷風、暴雨、雷擊、火災、爆炸、冰雹等自然災害,新冠肺炎、鼠疫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擁擠踩踏、見義勇為等造成人身傷亡的提供封頂22萬元的保險保障。
(責任單位:財政局)
4.持續改善農村牧區生活環境。全面落實農村牧區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設立保潔公益崗位,為全市所有行政村、自然村配備保潔員共3800名,保潔工作實現全覆蓋。
(責任單位:農牧局)
5.開展房地產遺留問題攻堅行動。實施產權遺留問題集中治理,凡符合條件的住宅不動產權證全部辦理完成,實現清零。
(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局)
6.深入實施“廁所革命”。在人員密集場所、跨度較大地段等城區重點點位新建改建公共廁所112座,加大公共服務場所廁所開放和新建小區廁所配建力度;實施農村衛生戶廁2萬戶,切實解決“如廁難”的問題。
(責任單位:城管執法局、農牧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
7.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新建、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校26所,實現普惠性幼兒園入園率達到96%、公辦幼兒園入園率達到50%以上;在全區率先實現對全市初中學校、寄宿制小學更換護眼燈,讓更多孩子享受到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教育。
(責任單位:教育局)
8.實施“就業提升”行動。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以上,開發大學生公共服務崗位1000個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億元,開展補貼制技能培訓5萬人,進一步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
(責任單位:人社局)
9.開展“停車難”攻堅行動。合理規劃布局建設立體停車場、增設停車位,新增停車位20000個以上,建設智能化停車系統,新增5—10個智慧停車場,切實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責任單位:住建局、公安局)
10.加快建設數字包頭。堅持把信息惠民作為智慧城市發展的核心,建成5G基站3400個,實現主城區5G信號全覆蓋;建成智慧包頭城市大腦,通過推動數據融合逐步實現城市交通、政務、教育、醫療、文旅、城市治理等領域智慧應用創新,不斷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責任單位:工信局)
11.著力提升出行便捷度。新增長沙、南昌、三亞等9個通航城市,加密北京、上海、深圳等13條航線;加密京包高鐵往返車次;開通市區至土右旗薩拉齊鎮城鄉公交一體化線路,新開優化華蒙物流園區、青山區色氣灣村等6條公交線路,覆蓋12個大型居民住宅區。
(責任單位:發改委、交通局)
12.開展重點區域綠化整治行動。新增綠化1萬畝、提檔升級15.5萬畝;完善5個老舊公園廣場綠化設施,建設一批口袋公園和中小綠地。
(責任單位:林草局、住建局)
13.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實施投資21.8億元的工業企業大氣、水污染深度治理工程,進一步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建成固陽縣、達茂旗(白云礦區)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實現全市醫療廢物集中安全處置全覆蓋。
(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局)
14.加大人才服務保障力度。籌集人才房1.5萬套以上,新增發放1584戶公租房補貼。
(責任單位:住建局)
15.開展“健康包頭”行動。為在我市落戶的所有新生兒提供免費遺傳代謝病篩查和耳聾基因篩查;建設專門機構集中收治全市涉警易肇事肇禍、被家人拋棄流浪乞討等重癥精神病患者;改擴建傳染病醫院;免費為全市60周歲(含)以上戶籍白內障患者(持“一證一卡”)實施紅十字“光明行”復明手術。
(責任單位:衛健委、紅十字會)
16.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辦好第三十六屆鹿城文化藝術節等大型群眾文化活動,組織文藝院團開展“百團千場下基層”“弘揚烏蘭牧騎精神”等文化惠民演出;免費向市民發放10萬張景區電子門票;建成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基地,免費向社會開放;市科技館常設展廳向公眾免費開放。
(責任單位:文旅廣電局、林草局、科技局)
17.加大體育惠民力度。舉辦包頭國際馬拉松,承辦ATP國際網球挑戰賽、世界華人籃球賽、中國鐵人三項公開賽、“一帶一路”馬球公開賽等高水平體育賽事,升級一批智能體育健身休閑廣場,進一步完善體育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責任單位:體育局)
18.提升居民消費便利化水平。加快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和數字化改革,升級改造農貿市場5個,全市354家農貿市場、商超、便利店實現線上交易100%全覆蓋;搭建生活性物流配送平臺,實現市內物流點對點配送。
(責任單位:商務局)
19.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電信網絡詐騙防控平臺,有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建設覆蓋城鄉的智能監控平臺,在小區門口、樓棟單元門口、公寓出入口安裝“云眼衛視”視頻監控7000路以上,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安全感。
(責任單位:公安局)
20.實施利企便民行動。推出“提取住房公積金”“申請法律援助”“開辦便利店”“開辦飯店”“開辦旅行社”等100個“一件事一次辦”服務,推動交通違章處理、社保、公積金和不動產信息查詢等80個高頻應用接入“蒙速辦”APP,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
(責任單位: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
巴彥淖爾市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巴彥淖爾原始社會時期
早在原始社會,巴彥淖爾市境內陰山以北地區就有人類居住,使用的石器多為刮削器,過著以狩獵為主的生活。
巴彥淖爾商周至漢
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獫狁等民族游牧于此。
戰國時,趙國云中郡管轄達到陰山南,林胡、樓煩等民族游牧于陰山北。
秦時,秦九原郡范圍達到陰山南,匈奴民族活動在陰山以北地區。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設五原、朔方二郡。朔方郡領縣十(朔方、廣牧、沃野、臨河、臨戎、三封、窳渾、呼遒、渠搜、大城、修都),其中臨河縣、沃野縣在今臨河區境內,臨戎、三封、窳渾縣在今磴口縣境內。
漢武帝下詔募民屯邊,始有一定規模的從事耕種的農業。元始二年(2年)朔方郡有戶34338戶,人口136628人。五原郡領縣十六(九原、臨戎、河陰、曼柏、武都、南輿、固陽、西安陽、河目、宜梁、成宜、廣牧),其中河目、西安陽、宜梁、成宜等縣在今烏拉特前旗境內;廣牧縣在今五原縣境內。
東漢初匈奴南單于分部眾屯此,東漢末年朔方郡、五原郡廢。
東漢末至十六國,南匈奴等民族游牧于此。北魏,懷朔、沃野二鎮在境內有建制。唐,初屬豐州轄境,后為中、西受降城境域。
巴彥淖爾宋金時期至清
宋、遼、金、夏,巴彥淖爾地區東境迭次屬遼、金國,西境為西夏國屬地。
元,陰山南屬大同路云內州,陰山北屬德寧路,統歸中書省直轄。今磴口縣則屬甘肅行省寧夏路。
明初分屬山西東勝衛和陜西寧夏衛轄境,未幾,皆入于北元(后曾多次易手)。
清,后套地區屬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左翼后旗、右翼后旗地。順治五年(1648年)設置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今烏加河以北以東)。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設五原廳。
巴彥淖爾1912年~1949年時期
中華民國元年五原廳改縣。
1914年設綏遠特別行政區,當時境內設有五原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后旗。
民國14年(1925年)設置臨河、大佘太設治局。

1927年設置磴口縣。
1928年綏遠特別行政區改設為綏遠省,當時境內設有五原縣、大佘太設治局(1931年7月更名安北設治局)、臨河設治局(1929年10月臨河改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后旗。
1942年綏遠省在后套實行新縣制,增設米倉縣、狼山縣、晏江縣和陜壩市鎮籌備處。時境內設有五原縣、臨河縣、安北縣、米倉縣、狼山縣、晏江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和陜壩鎮籌備處。
巴彥淖爾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綏遠和平解放。
1950年3月成立綏遠省陜壩專員公署,轄五原、臨河、安北、狼山、米倉(1953年9月撤,改設杭錦后旗)、晏江縣(1953年10月撤,改設為達拉特后旗)及陜壩鎮。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時屬烏蘭察布盟。
1952年10月,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合并,改設為烏拉特中后聯合旗。
1954年綏遠省撤銷,綏遠省陜壩專員公署改設為內蒙古自治區河套行政區。河套行政區人民政府設在陜壩鎮,轄五原縣、臨河縣、安北縣(1958年4月撤,劃入烏拉特前旗)、狼山縣(1958年4月撤,劃入杭錦后旗)、達拉特后旗(1958年4月撤,劃入五原縣)、杭錦后旗、陜壩鎮(縣級,1958年4月撤,劃入杭錦后旗)。
1956年,甘肅省所轄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額濟納自治州劃回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巴彥淖爾盟,盟政府駐巴彥浩特市,轄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
1958年,河套行政區、巴彥淖爾盟合并,成立新的巴彥淖爾盟。巴彥淖爾盟行政公署遷至磴口縣巴彥高勒鎮,轄阿拉善旗(1961年撤,分設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杭錦后旗、烏拉特前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歸,1960年7月~1963年12月間隸屬于包頭市)、烏拉特中后聯合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歸)、五原縣、臨河縣、磴口縣(1960年7月~1964年7月間為巴彥高勒市)、烏達市(1961年7月設)。
1969年7月,將阿拉善左旗劃出歸寧夏回族自治區,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劃出歸甘肅省。
1970年巴彥淖爾盟革命委員會由磴口縣巴彥高勒鎮遷臨河,10月設置潮格旗,時巴彥淖爾盟轄杭錦后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后聯合旗、潮格旗、五原縣、臨河縣、磴口縣、烏達市(1975年8月劃出)。
1982年烏拉特中后聯合旗、潮格旗分別更名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
1984年12月,臨河縣改設為臨河市(縣級)。200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準撤消巴彥淖爾盟和縣級臨河市,設立巴彥淖爾市和臨河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駐臨河區,巴彥淖爾市轄杭錦后旗、烏拉特后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前旗、五原縣、磴口縣和臨河區。
2004年國家批準改原巴彥淖爾盟為巴彥淖爾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