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被吊銷與注銷的區別》
作者:公司注銷代辦 | 發布時間:2024-10-20在我國,公司作為市場經濟的基本單元,其運營和發展對經濟的繁榮與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市場競爭激烈、政策法規不斷變化的環境下,一些公司可能會面臨被吊銷或注銷的困境。那么,公司被吊銷與注銷有何區別?本文將對此進行詳細闡述。
一、被吊銷與注銷的定義
1. 被吊銷

被吊銷是指公司因違反法律法規,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剝奪其法人資格的行為。吊銷公司營業執照后,公司不能再以原名稱從事經營活動,其法人資格隨之消失。
2. 注銷
注銷是指公司按照法定程序,主動或被動地終止其法人資格,并辦理注銷登記的行為。注銷后,公司不再具有法人資格,其資產、債權債務等依法清算、轉讓或承擔。
二、被吊銷與注銷的區別
1. 產生原因不同
被吊銷是由于公司違反法律法規,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剝奪法人資格。而注銷可以是公司主動或被動終止法人資格,主動注銷通常是因為公司經營不善、達到法定期限等原因;被動注銷則可能是因公司被吊銷、解散等原因。
2. 法律后果不同
被吊銷后,公司法人資格消失,不能再從事經營活動。而注銷后,公司法人資格消失,但注銷程序結束后,公司財產、債權債務等將依法清算、轉讓或承擔。
3. 辦理程序不同

被吊銷的程序相對簡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依法查處違法行為后,可直接吊銷公司營業執照。而注銷程序較為復雜,需按照《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一系列手續。
4. 法律責任不同
被吊銷的公司,其負責人和股東可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罰款、拘留等。而注銷后的公司,如涉及違法行為,其負責人和股東可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與被吊銷相比,責任承擔范圍可能較小。
5. 法律效力不同
被吊銷的公司,其法人資格消失,但可能存在債權債務問題。注銷后的公司,其法人資格消失,且債權債務問題已依法解決。
三、案例分析
某公司因長期拖欠員工工資,被勞動監察部門查處。在調查過程中,該公司還存在偷稅漏稅行為。根據《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吊銷了該公司的營業執照。此時,該公司被吊銷,法人資格消失,但需依法清算、承擔債務。
另有一家公司因經營不善,決定主動注銷。在辦理注銷手續過程中,該公司依法進行了資產清算、債權債務轉讓,最終完成了注銷程序。此時,該公司注銷,法人資格消失,且債權債務問題已解決。
四、結論
綜上所述,公司被吊銷與注銷在產生原因、法律后果、辦理程序、法律責任和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顯著區別。了解這些區別,有助于企業在面臨困境時,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應對措施,以降低損失。同時,對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司法機關來說,正確區分被吊銷與注銷,有助于更好地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