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注冊公司 什么是黨項族?
作者:營業執照代辦 | 發布時間:2025-10-17什么是黨項族?
黨項族是古代羌族的一支,位于中國西北地區,據青海、河西走廊一帶。
8世紀初葉,其首領率各部被迫遷至今甘肅和陜西北部,唐末曾幫助唐擊潰黃巢軍隊,進入長安,唐賜姓李氏,遂擁有銀(今陜西榆林境)、夏(今陜西靖邊境內)、綏(今陜西綏德境內)、靜(今陜西米脂境)、宥(今陜西靖邊境內)五州土地。
宋初西北邊官曾殘酷對待黨項人,設有質院押扣其人做人質,強制實行漢制,黨項人進行了頑強的反抗。
宋太宗曾派出大兵侵奪其夏、銀、綏、宥四州土地,又強迫其首領李繼遷入汴京,李繼遷被迫率部人避于夏州的地斤澤自立抗宋。自此,宋與黨項的戰事不斷,黨項因勢弱,終于采取了依附遼的策略以對抗宋的屠戮殘害。遼封李繼遷為夏國王。后漸失去對黨項的優勢地位,只得予以封號和賜姓。同時,黨項族內部開始了各部落的統一戰爭,及對吐蕃、回鶻的戰爭。遼興宗景福元年(1031年),李元昊(即夏景宗)為擺脫宋朝控制,不時對宋朝邊地發動小規模進攻,又征服吐蕃部落和回鶻,設立制度,完善軍隊,拓展土地,建立都城,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正式建立政權。中原稱為西夏,黨項自稱夏、大夏、上白國。
什么是黨項族?
黨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故有“黨項羌”的稱謂。據載,羌族發源于“賜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
漢朝時,羌族大量內遷至河隴及關中一帶。此時的黨項族過著不知稼穡、草木記歲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們以部落為劃分單位,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逐漸形成了著名的黨項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為強盛。
唐朝時,經過兩次內遷,黨項逐漸集中到甘肅東部、陜西北部一帶,仍以分散的部落為主。唐中央多在黨項民族聚集地設立羈縻州進行管理,有功的黨項部落酋長被任命為州刺史或其它官職。唐末黃巢起義時,唐王傳檄全國勤王。黨項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唐僖宗賜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后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至此,黨項拓跋氏集團有了領地,轄境包括夏、銀(今陜西榆林東南)、綏(今綏德)、宥(今靖邊東)、靜(今米脂東)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權,成為名副其實的藩鎮。
宋朝時,李繼遷開始獨立抗宋。李元昊即位夏國王后,下發禿發令,并努力吸收漢文化,創制黨項文字,推動了黨項族文明的發展。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立西夏。這是黨項族建立民族政權之始,也是黨項發展歷史的頂峰。西夏時期的黨項族文化、經濟獲得了空前發展,在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中逐漸發展,后被成吉思汗蒙古大軍所滅,黨項族也逐漸消失。
司馬遷和李鼎銘資料?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于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陜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李鼎銘,出身農家,曾從事教育事業十余年,并開辦醫館,治病救人,群眾頗多贊譽。1941年夏,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先后當選米脂縣參議會議長、陜甘寧邊區參議會副議長、邊區政府副主席。同年,在邊區參議會二屆會上提出“精兵簡政”議案,受大多數議員尤其是毛澤東的大力支持。1941年底,他被選為陜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舉家遷住延安,與毛澤東、徐特立、林伯渠、謝覺哉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47年12月11日,李鼎銘因患腦溢血癥在米脂縣楊家溝不幸逝世。

西夏開國之父?

西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黨項族,曾改姓嵬名,又名曩霄,字嵬理,銀州米脂寨(今陜西米脂縣)人,西夏王朝開國皇帝。
自稱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之后。遠祖拓跋思恭,幫助唐僖宗平定黃巢起義,賜為李姓,封西平王。李元昊繼西平王之位后,放棄李姓,自稱嵬名曩霄。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正式稱帝,建立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市),追封祖宗,修建宮殿,設立文武兩班官員,創造西夏文字,頒布禿發令,派兵攻取瓜州、沙州(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建國稱帝后,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系正式破裂,經過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西夏殲滅宋軍西北數萬精銳。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天授禮法延祚十年(1047年),恢復李姓。十一年(1048年),為次子寧令哥所弒,謚號武烈皇帝,廟號景宗,由幼子李諒祚即位。
1036年是西夏哪一年?
1036年廣運三年,大慶元年。
西夏(1038―1227)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民族性封建政權,歷經十位皇帝,持續190年,在公元1227年為成吉思汗鐵木真蒙古鐵騎所覆滅。
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黨項族,銀州米脂寨(今陜西米脂縣)人,西夏王朝開國皇帝。與北宋決裂而稱帝時,放棄舊姓名,改為嵬名(姓)曩霄(名),1047年(天授禮法延祚十年)恢復李姓。
祖上長期統治夏州。遠祖拓跋思恭,幫助唐僖宗平定黃巢起義,賜李姓,封夏國公。祖父李繼遷被遼封為為夏國王,父親李德明被遼封為“大夏國王”、宋封他為夏國王,但他長期在內部稱帝。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對遼宋稱帝,建立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市),追封祖宗,修建宮殿,設立文武兩班官員,創制西夏文,頒布禿發令,派兵攻取瓜州、沙州(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稱帝后,西夏與宋朝的關系徹底破裂,經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四大戰役,西夏殲滅宋軍西北數萬精銳。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為次子寧令哥所弒,謚號武烈皇帝,廟號景宗,由幼子李諒祚即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