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會計改革除改變核算規則還有哪些沖擊?(政府會計改革除改變核算規則還有哪些沖擊)
作者:公司變更 | 發布時間:2025-05-03除了改變計算標準外,政府會計改革的影響是什么?
2017年,財政部發布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及報表》,規定于2024年1月1日生效。2024年2月,財政部發布《關于處理銜接問題的通知》,意味著政府會計改革已“近在咫尺”。
近日,許多機關事業單位開始深入開展政府會計管理制度銜接工作。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也將這項工作移交給企業會計人員,特別是具體負責財務會計的人員。然而,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表示,他們對各項任務感到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我們應該考慮的是,為什么許多會計人員對基本概念相對簡單的政府會計制度感到非常困難?小編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企業會計人員需要進一步明確政府會計改革的本質。政府會計改革不僅改變了財務會計的“游戲規則”,也改變了責任感、工作流程和內部治理水平。
例如,在以權責發生制為核心的會計制度下,機關事業單位完成了全成本核算。資產折舊需要記錄在平時的成本核算中,這意味著“占山為王”、“多拿多占”配備財產的理念將導致“占用財產越大,相應的資產折舊成本越高”。但在評論企業業績時,占有更多的財產可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在需要審計和披露政府綜合財務報表的背景下,作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載體,財務報告的主要內容由企業負責人決定,而不是會計人員決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如何看待新老對接,特別是如何在新制度下做好企業統籌規劃分配,都是企業負責人需要深思熟慮的課題。
工作流程轉型刻不容緩
在政府會計改革的環境下,工作流程也在悄然轉型。
比如企業采購管理雖然是機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業務層面的主要模塊之一,但并沒有受到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的重視,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沒有設立統一的集中管理部門,合同由各部門分散管理,沒有合同管理制度,導致財務部無法掌握企業的所有合同,尤其是經濟活動。在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財務會計應以資金收付為核心。但是,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由于缺乏經濟合同的必要信息,企業會計人員無法準確確認和計量收入和支出,以及應收款和應付款項。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現有的會計制度下,在現有的政府會計制度下,一些似乎運行仍然“流暢”、“便捷”或已經習慣的業務流程,會顯得“走不通”、“轉不動”。會計信息流與業務信息流是同步關聯,不可能隔斷業務信息流,只強調會計信息流的變化。特別是在產業與金融融合的總體趨勢下,財務數據的變化必然會影響業務信息的變化,從而導致工作流程的變化。新制度框架體系下規定的財務數據只有通過前面工作流程的整理才能生成。否則,僅僅轉變會計管理模式,政府會計將是“無米之炊”和“無本之木”。
迫使企業提高內部治理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管理取代社會治理正式成為我國社會建設的關鍵詞。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觀念的重要環節,并對“構建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作出新的部署。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內部治理水平已成為當前的主要工作目標。與原有的預算會計制度相比,政府會計制度更能充分反映部門的財務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企業的財務狀況是內部治理水平的客觀反映。內部治理水平低、平時運行效率低,直接體現在公司成本高、績效評價水平差等方面。政府會計改革的實施可以迫使企業內部治理能力的提高。
財務報表來自上游業務系統。政府會計改革的成敗在于從上到下單位內部管理模式、方式和流程的變化,從業務前面促進會計的變化。政府會計改革的過程將充滿困難和重復,如果僅僅依靠會計人員從計算結束危害業務端。事實上,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可以嵌入政府會計制度的實際計算標準。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具體的財務會計分錄甚至可以通過信息系統自動生成。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我們不僅要掌握政府會計制度本身,還要掌握如何將財務管理應用于政府會計改革環境中的機關事業單位管理,以及如何在機關事業單位的發展中充分利用財務的有效性。